亞歷山大東征後的希臘、羅馬在做什麼呢

以前讀古典西洋歷史時很好奇,希臘到底怎麼樣被羅馬取代,而成為羅馬的領土?歷史課本上沒有交代太多細節,從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後,往往就敘述三大繼業者王國,然後結束於此,回頭跳到羅馬的發展史以及羅馬如何成為地中海帝國,那麼在這一過程中,希臘本土甚至雅典,到底怎麼變成羅馬領土的呢?

「希臘帝國」更接近抽象概念而非現實

希臘帝國終究是馬其頓與亞歷山大一時出現的大帝國思想,但此思想短暫且並未深根在希臘城邦內。希臘各城邦,在羅馬漸漸從都市成為一方勢力的同時,彼此之間依然在進行各類合縱聯盟,只不過,以前是希臘半島與愛琴海互打,現在又多加入一些受希臘影響的新國家進來,例如希臘化的托勒密埃及,或是希臘化的土耳其(賽琉古王朝)。

馬其頓、斯巴達、希臘,以及羅德、帕加碼等島嶼國家依然充滿複雜的利益關係,有點像中國戰國時期那樣,沒有永遠的敵人,而各敵人之間依然共享著希臘化文明的基本元素,其實連後來西來的外人:羅馬,也是極端崇尚希臘文明的一個鮮明例子。

這裡先跳題把這例子講清楚,羅馬是多麼愛好希臘文化?以雕像來說,我們現在能看到古希臘形象的雕塑,其實多半生產於羅馬時期的羅馬人手上,因為羅馬人太喜歡希臘雕塑了,所以一來請希臘匠師出口諸多雕塑到羅馬當富豪的裝飾,二來直接派工匠去希臘學習雕塑,而且愈希臘化愈好,因此並不流行新興的雕塑風格,反而嚮往古希臘的雕像,最好是一比一完全複製,因此大多數發現的雕塑都是產於羅馬並挖掘於羅馬,但因為造型是直接山寨拷貝希臘雕像,所以我們才能從這樣「贗品」中了解希臘雕塑的精緻與美麗。

回頭講羅馬崛起過程中這些城邦的鬥爭,隨著大國如位於土耳其的賽琉古、位於埃及的托勒密積極介入希臘半島事務之下,馬其頓這個原本代表希臘政治與軍事中心的王國紛爭不斷,後期就失去了當年亞歷山大稱帝時的領導地位,在反對馬其頓王國的過程中,甚至有些城邦選擇與新來的勢力:羅馬結盟,因此可以看到愛琴海上的城邦國家在不同時期做出不同的聯盟與對抗。

到了西元前3世紀,就我個人的觀點看來,這些所有參與的勢力都已經不是「希臘王國」了,但每個勢力都「相當希臘化」,各種結盟的過程可能只是反映當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結果,並沒有一種「大一統希臘」的勢力出現。

而唯一想要統領地中海而且有這種實力的,偏偏就是西方出現的那處羅馬王國,但它也相當希臘化,也常是希臘諸城邦的盟友。在羅馬擴張的過程中,希臘諸城邦依然希望保有自己的城邦政治自主性,但每當有糾紛出現時,就我看來,他們寧可與愛好希臘文化的羅馬短暫軍事結盟,也不要跟北方的馬其頓王國或斯巴達結盟,羅馬於是成為希臘城邦國家之間出問題時的公認公親事主,羅馬對於希臘半島與愛琴海的涉入操作也就愈加愈深。

到了西元前149年,馬其頓王國首先成為羅馬的省份之一,這時希臘各城邦的南邊還有一個「亞該亞同盟」,它過去曾聯合羅馬合作一起圍攻斯巴達,是力量強大的一個結盟體,但這次換成亞該亞聯盟要面對羅馬大軍了,也終於在這次,全希臘文化的城邦都團結起來對抗羅馬,不過,事與願違,聯盟失敗,科林斯、雅典、斯巴達等處都被征服,希臘半島完成占領後,緊接著就是愛琴海上島嶼王國的征服,最後,全部我們知道的希臘都在政治上成為羅馬的一部分。

至於羅馬如何跟賽琉古王朝與托勒密王朝互動與獲勝,就是後來的事情了。

 

作者:松阪豬(呂其正)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