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建築由捷克地方貴族斯騰伯格(Šternberský)興建,家族掌權者年輕時曾到義大利羅馬一帶遊歷、學習。回到布拉格後決心要學習羅馬郊區的莊園風格。
庭園有著輻射分佈的軸線造景,遠方正對著城區的聖維特大教堂,園區緊依著河岸,供當時城堡內的哈布斯堡王朝貴族來此打獵嬉戲。
從歷史到科技,和人文有關的故事、新聞
該建築由捷克地方貴族斯騰伯格(Šternberský)興建,家族掌權者年輕時曾到義大利羅馬一帶遊歷、學習。回到布拉格後決心要學習羅馬郊區的莊園風格。
庭園有著輻射分佈的軸線造景,遠方正對著城區的聖維特大教堂,園區緊依著河岸,供當時城堡內的哈布斯堡王朝貴族來此打獵嬉戲。
國家暴力的本質是如此相似,即便在布拉格裝飾如花海的美麗廣場亦如是。相近的政府垮台年代,不同的政府表面形式。捷克斯洛伐克人面對的是在法西斯德意志垮台離開後,以此為藉口快速崛起的蘇聯集權政府,臺灣面對的是以日本法西斯離開後,竄進臺灣且受到美方援助的蔣介石政府。前一時期二戰時的立場與選擇,卻成了新主人來時,槍決與流放的好理由。
知名的布拉格天文鐘
捷克,是中歐重要的國家,國土不大,但工業、建築、文化,特別是藝文上有相當的成就。歷史承接摩拉維亞國與波黑(西)米亞國。
當年瓦解共產勢力的力量,也包括眾多音樂與藝術人士,這中間最重要的人士之一就是總統哈維爾了,他真正的身份一開始是作家和劇作家呢,上次介紹的Lucerna大廈,內有咖啡廳、電影院等等,那棟複合型的大型美麗商場也是他們家族所興建的。
詳情另可見:世紀初的百貨盛宴。
往北看寬敞美麗的布拉格小城與老城。還有最美的伏爾塔瓦河。
雖然也以波西米亞該名聞名世界,但是,捷克共和國,它的歷史說來複雜又漫長,還有連綿的哀傷。地理上東為波蘭,西鄰德國,它的歷史、文化、藝術創作,還有宗教發展或衝突戰爭,長期以來,都跟日耳曼(語系)人有所牽連。
今天,松阪豬先來聊聊說著斯拉夫語系的祖先,是何時才來此處的呢?答案是西元六世紀。此時,馬科曼尼人已多半往南遷移,離開此處。屬於斯拉夫人的「西斯拉夫人」(West Slavs)來到該處,成為強勢族群,並與該地未離開的日耳曼人,在接下來的日子日漸同化。
這「接下來的日子」,從六世紀到九世紀之間,約有三百年的時間,並沒有確切的歷史文字紀錄當作證據,只有神話傳說與輔佐的考古發現。
Wenceslas是一名捷克歷史中信仰基督的重要人物,傳說中是莉布絲的後代。
在傳說中,這群新來的主導族群西斯拉夫人部落裡面,出了一位充滿奇蹟與預言的神奇公主 :莉布絲(Libuše)。
莉布絲她是前任統治者最小的女兒,雖然她在當時已經是領導者的角色,但部落內的男性政治人物卻無法接受自己要聽命於女人的命令,考量到這個不安定因素的公主,便宣稱只要跟著一匹解除韁繩沒有人為控制的馬匹,就能找到未來她命中註定的對象。最後,馬兒找到了一名農夫:普謝米斯(Přemysl)。
莉布絲預言布拉格圖。莉布絲從高堡(Vyšehrad)處,預見未來布拉格的壯觀。該圖攝於布拉格老城市政廳內。
就此,夫婦兩人開展了普謝米斯王朝。莉布絲擁有預言未來的能力,她預見了一座壯麗燦爛能直逼星際的偉大城市,這座城市,根據神話,也就是後來的布拉格(Praha)。
之後,這系列會陸續介紹布拉格這座美麗動人的城市,和捷克相關故事。
2015年,松阪豬在布拉格待了近一年。是段寂寞但又常靜靜欣賞藝術的漫長日子。某一天,我被這間有著新藝術風格的商場給吸引住了。百年歷史的它,風采迷人。
在那之後,我不只一次待在這間咖啡廳,就是靜靜地觀看人來人往,享受這建築與人我自然融為一體的舒適感。
這棟建築,是由捷克前總統哈維爾的祖父,Václav Havel先生所設計,落成時,它就有戲院、商店、咖啡廳和餐廳。它的戲院從1909年開幕至今,歷史悠久,堪稱代表。
商場內部有兩條走道,兩座入口,面對兩條大馬路,更容易吸引人潮來此消費與逛街。
走道交叉處,有一座挑高的穹隆頂,是用鋼筋混凝土工法做成的,陽光灑落下來,在室內形成最好的光影框景。
建築內部的調性,以黃棕色與墨綠色的大理石和花崗岩當材質,有股古代帝王宮殿的崇高之感,走在光影宮殿之內,漫步古代的氛圍當中,高貴又優雅。
而細細觀察其他部份,建築師還利用馬賽克紅棕色鋪面,一路鋪設到到牆壁上的窗框,形成整體感。一條又一條成列的墨綠色柱子,厚重紮實,構成穩重大氣的視覺感,遠遠地看、遠遠地看,就覺得自己在欣賞一件大型精緻的青銅器,而不是單純的室內商場。
我選擇了挑高處的咖啡廳,靠窗處看書,一匹倒掛的馬就直直吊在我眼前,這是捷克相當有名的藝術家家David Černý在1999年完成的。
這匹倒掛吐舌的馬上面,坐的是瓦茨拉夫,這是一位十世紀時的歷史人物,對捷克很有貢獻的波希米亞公爵。作品看起來和環境很協調,但其實這是一件相當晚近的當代藝術創作,十幾年前才完成的作品,完全跟這間百年商場是不同年代的事物。
而且很明顯地這就是一件嘲諷性質的創昨。因為,一走到外面,就是正牌的「瓦茨拉夫紀念廣場與紀念雕像」,有一說是雕刻藝術家的用意是要嘲諷當時的捷克領導人,我其實也是這樣覺得的。捷克政府也算是大方,這倒吊馬一吊就吊了二十幾年,直到今天。
你覺得呢,台灣有可能出現類似的嘲諷作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