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當期展覽述說過往抗爭的故事
今天依循泉州安溪人的腳步,來到寶藏巖。遇過司機大哥說過,那裡就是以前進台北市要被崗哨檢查的地方,沒錯,以前橋上是有檢查哨的!
有人回憶時,說當年這裡有滿滿的居民,克難自力營造住處的生活樣貌。
有前輩參與了這裡的保存抗爭過程,跟著抗爭的藝術家和居民一起渡過那些重要的日子。這是我大學一二年級時,發生的拆遷議題。
也有人知道這裡的房屋特別,展覽形式各式各樣,是藝術家待在河濱的另類空間。
大家來過嗎?其實,來一次也不夠,這裡離公館不遠,其實也是大家拍婚紗照首選的自來水博物館其小觀音山的另一個側面(同一座山兩面發展)。
台北是個盆地,往南萬隆新店是另一小盆地,人與山的關係得到高處才能理解,但各種快速道路也是都市的命脈難以捨去
有信仰、藝術、生態、水源、階級、單車,還有河濱種種觀察面相,假日趁著人還不多的早上,來走走吧!
這陣子有 兩天工作室 的藝術創作,跟網路上知名的喬老師捷運女孩觀察日誌,是同個團隊。我個人更喜歡這次展覽的「人體的單位」,把自信的女體各種樣貌呈現出,沒有批評指點也不同於主流論述對標準女體的單一想像。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