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cholas Barber 編譯:歷史小豬
《金牌特務:機密對決》是導演馬修‧范恩(Matthew Vaughn)的第三部馬克‧米勒(Mark Millar)漫畫改編作品,第一部是2010年上映的《特攻聯盟》,第二部就是2014年的《金牌特務》。這三部電影的進行方式都很相似,採用了一種既有的通俗類型──《特攻聯盟》中的超級英雄、《金牌特務》中的超級間諜──然後因為虐待狂和青春期的幻想而公開他們的身分,有很多髒話、很多血,還有什麼事都會發生的氛圍,充滿了B級電影的碎屑。這不壞:這三部電影各有一些不敬和骯髒的片段,會嚇得你把爆米花吐出來。
這是對英國衰微的沮喪描繪
但是我們能被同樣的把戲嚇到幾次呢?滑稽、色彩繽紛的《金牌特務》超長續集有著馬修‧范恩慣用的肢體跳動和滿屏髒話,還有專屬於他的誇張風格化打鬥場面,以及他一貫以嘻笑對待性的態度。但這些元素都不再讓人感到驚喜了。與其讓我們覺得「哇,這和上一部蝙蝠俠/龐德電影不一樣。」導演團隊寧願讓我們覺得:「哇,這和上一部金牌特務電影一模一樣。」這不是說《金牌特務:機密對決》那種自滿的少年人路線不有趣,只是說它沒有什麼新意。而少了馬修‧范恩那些打破一切規則的驚悚場面,要忽略製作上缺乏基本專業這件事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Photo by Photo Credit: Giles Keyte
和大部分大製作電影的續集一樣,《金牌特務:機密對決》是第一集的老調重彈,但是有更大牌的明星加持,還有更多異國場景。在第一集裡面,毫無前途又住在社會住宅的小孩伊格西(可愛的泰隆‧艾格頓)被屬於最高機密、有著高科技的間諜組織金士曼招募。這一集,開場才幾分鐘金士曼就被殲滅了,所以伊格西和他的同事梅林(馬克‧史壯)必須向更有錢、裝備更好、在肯塔基經營威士忌酒廠的美國同行仕特曼尋求協助。
這是對英國衰微的沮喪描繪。雖然馬修‧范恩是英國人,但對大西洋另一端的人卑躬屈膝可能是吸引這群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國卡司的必要手段。馬修‧范恩說服了一線明星如傑夫‧布里吉、查寧‧塔圖和荷莉‧貝瑞扮演仕特曼探員,雖然他們全都沒有重要戲份。佩德羅‧帕斯卡飾演一個很會丟擲套索的牛仔間諜,雖然沒有出現在電影海報上,但他的戲份比前面三位明星加起來都還要多。不過他很快也被趕到一邊,好把發揮空間讓給柯林‧佛斯飾演的資深的金士曼探員哈利。雖然哈利在上一集裡面被殺,但他在續集裡復活,並佔用了大部分的場面。
把剩菜加熱端給觀眾吃
在此同時,帶著另一個偉大計畫的另一個大魔頭出現了,還發出了有趣又下流的政治評論。在《金牌特務》裡,山繆‧傑克森的科學家團隊想要殺掉大部分人類以對抗氣候變遷。在《金牌特務:機密對決》裡,茱莉安‧摩爾扮演的微笑毒梟罌粟,對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下毒,並威脅美國總統,如果不讓所有的麻醉性毒品合法化,她就不提供解藥。順便一提,她還很癡迷於美國1950年代的閃亮風格,所以在柬埔寨的雨林深處蓋了一座復古風格的小鎮,裡面有保齡球館、美容院和漢堡酒吧:不聽話的部下就會被她做成四盎司牛肉堡。
這種復古設計的不協調部分做得還不錯,但是前面提到的缺乏專業這件事也非常明顯。舉例來說,罌粟總部的CGI動畫做得實在太粗糙了,好像十年前的電視遊戲一樣。還有,她對1950年代的愛好和她的邪惡計畫完全沒有關係。還沒完,馬修‧范恩和他的共同編劇簡‧古德曼有時候會一起忘記1950年代的主題。例如,罌粟綁架艾爾頓‧強(他客串演出自己)這件事完全沒問題,但為什麼她要叫他穿上1970年代的舞台服裝,然後命令他表演1937年去世的蓋希文的歌?美國歌手傑瑞‧李‧劉易斯(1935-)的歌不會更適合嗎?
我假設馬修‧范恩和簡‧古德曼會對這類吹毛求疵一笑置之。畢竟,《金牌特務:機密對決》是部卡通化的電影。鑑於電影中惡棍有一對會攻擊人的機器狗、直接被從眼睛開槍的英雄也可以復原,太過認真看待這部電影也許是不對的。但事實是,這份製作電影的草率──廉價的視覺效果、荒謬的特技、沒有好好發展的劇情和沒有好好發揮的角色──不應該被輕易原諒。

Photo by Entertainment Weekly
當然,《金牌特務》的影迷可能還是很享受這部電影滿嘴髒話的幽默和飛濺的血液,但是他們也必須承認,這是對金士曼概念的背叛。與其試著拍一部和其他間諜電影不同的電影,《金牌特務:機密對決》非常努力地試著拍一部和馬修‧范恩三年前所拍的一樣的電影。它繞了一個圈,回到原點。
原文出處:BBC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