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asha Robinson 編譯:歷史小豬
要在華納兄弟和DC合作的最新一部英雄電影《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 2017)身上找到宏大的戰略可能是個錯誤。這部電影必然是多重個人與企業意見衝突的產物:原本的導演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因為個人家庭因素中途退出,由喬斯‧溫登(Joss Whedon)接手完成電影的拍攝,透過數月的補拍去拼接查克‧史奈德的鏡頭以增加角色塑造和喜劇笑點。同時華納絕對有意識到查克‧史奈德對DC宇宙的宏偉構想既不受影評家歡迎,在粉絲眼中的表現也不佳,而它可是DC企圖趕上漫威(Marval)近十年來獨佔英雄電影勝場的策劃。這樣的狀態直到《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 2017)的導演派蒂‧珍金斯(Patty Jenkins)加入,才為查克‧史奈德的電影色彩構想帶來比較明亮的調性和更為人性化的視角。在晚於DC失敗的《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 2016)上映並大獲成功的《神力女超人》之後,跟隨《神力女超人》的壓力必然更為氣勢洶洶(或者最低底限,要在《正義聯盟》裡加入更多神力女超人的元素)。如此一來,《正義聯盟》感覺就像一部有著太多手往著太多方向推動的電影。
但對DC來說,他們還是想把《正義聯盟》視為試水溫的作品,以測試超級英雄粉絲的意見,問問他們「你們真正想在2017年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面看到的是什麼?」因為這部電影有著這麼多調性和敘事方向,從戲劇性的主題到戲謔的小片段,從沒頭沒腦的巨星痛揍大混戰,到關於英雄所背負責任的思慮周全的對話,無一不有。《正義聯盟》不是一部完全一致的電影,但它絕對是一部採平均主義的電影。如果有任何人追蹤個別觀眾回應──通常是在社群媒體上面──DC可能就可以學到很多接下來該怎麼做的要點。這間公司已經笨拙地調整它們對於DC宇宙計劃的方向,以推行更多的獨立電影。不管人們是喜愛喬斯‧溫登在《正義聯盟》裡的幽默,或是抱怨說他們想要更多查克‧史奈德那種沉重、嚴峻的黑暗行動風格,至少DC都可以藉此決定未來計劃的方向。
在此同時,觀眾則得到一部調性奇怪的《正義聯盟》。它從《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2016)留下的DC宇宙故事開始說起。超人已死,地球不再有眾人皆知的外星人保護者了,而蝙蝠俠(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飾演)擔心即將來臨的威脅可能超過他的能力所能應付的範圍。在取得雷克斯‧路瑟(Lex Luthor)擁有的資料後,他嘗試著集結少數傑出的個人來應對未來的局勢。他已經在《神力女超人》裡面對過戴安娜‧普林斯(Diana Prince),也就是神力女超人(蓋兒‧加朵Gal Gadot飾演)。他也去見了貝瑞‧艾倫(Barry Allen,閃電俠,由驚悚電影《凱文怎麼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2011)的主角伊薩‧米勒Ezra Miller)飾演。這一幕讓人感覺有一點太像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2016)裡和彼得‧帕克(Peter Parker)談心的場面了。接著蝙蝠俠到遙遠的北方沿海城鎮找尋亞瑟‧庫瑞(Arthur Curry,水行俠,由傑森‧摩莫亞Jason Momoa飾演),在那裡,市政廳的牆上畫有古代亞特蘭提斯的秘密。第五個可能進入超級英雄團隊的競爭者是維克多‧史東(Victor Stone,鋼骨,由雷‧費雪飾演),他主動和團隊取得聯繫。每個蝙蝠俠打算招募進正義聯盟的角色都有自己的理由,想要避開即將來臨的戰爭,只有一個人一開始就給了蝙蝠俠正面的回應。但理所當然地,對這些人來說,即將來臨的末日過於龐大和混亂,讓他們難以坐視不管。
這場末日,對熟悉達克賽德的DC老粉絲來說更有意義。一般觀眾可能看不太出來主要反派之間之間的不同,比方說《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裡的毀滅日計劃,還有漫威宇宙裡那些一直到《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Infinity War, 2018)裡都還糾纏不休、單調枯燥的反派。僅僅滿足於說這就是電玩風格,追求收集威力強大的物件,依次面對不同的反派,有一系列不斷升級的戰鬥,然後漸漸領悟到英雄需要拋棄個人的包袱並且一起合作。在這個宏大的主題層次上,電影相對基本的訊息就是在合理的範圍內讓觀眾感到滿意。「人多力量大」、「採取積極的行動比沉思更讓人滿意」,還有「參與世界發生之事正是我們之所為人的部份原因」,這些都比去問「為什麼人類需要英雄,而我們為什麼又如此經常捨棄他們呢?」讓人感覺和現今的社會及政治重大時刻更有關係,而後者正是DC宇宙從《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2013)到《神力女超人》都全神貫注的問題。

Photo by Courtesy of Warner Bros. Enterta – © 2017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Ratpac-Dune Entertainment LLC and Ratpac Entertainment, LLC
而《正義聯盟》整體看來驚險刺激,還有一點點擺明要氣死人的轉折,讓過去的DC宇宙電影變得很洩氣:像「你媽媽的名字也叫瑪莎?」這樣的失算或是「超人毀滅了他試圖拯救的城市。」這樣走調的心機。這一次,英雄們眼前有著相對黑白分明的戰鬥等著他們,而不用回答一些與存在相關的問題,比方說人類是否值得被拯救,或是他們是否值得去拯救人類。這也讓電影角色無法表現出他們每個人最棒的英雄本質。有個電影中段不可避免的轉折大幅改變了故事的走向,但至少讓一場驚險的戰鬥稍微比其他場更多變一些。
《正義聯盟》讓人經常有被打斷的感覺。喬斯‧溫登補拍的鏡頭有時候明顯到讓人覺得痛苦。比方說當閃電俠和鋼骨在墓地簡單分享個人時刻的那一幕,看起來和1997年上映的美國電視影集《魔法奇兵》( Buffy the Vampire Slayer)第一季一樣廉價。不過,雖然這些場景看起來似乎是勉強插入的,它們還是為這部電影帶來了最有意義的角色時刻,還有幽默的亮點和人性。水行俠快速吐嘈蝙蝠俠的那一幕,比電影後面兩小時的內容更能讓我們了解水行俠的個性。在閃電俠和鋼骨發現他們都是因意外而獲得超能力的那一刻,這件小事感覺對鋼骨來說是態度軟化的重要關鍵,也給了閃電俠最後找到和另外一人有共同點的機會。

水行俠用「強者都是孤獨的」拒絕蝙蝠俠邀請他加入聯盟的要求。
問題在於這些片段不只是在視覺上或概念上改變了整部電影的方向,有許多片段著重於普通且大規模的CGI動畫,以同時表現活靈活現的壓倒性力量和不可移動的物體。主要反派荒原狼是一個近乎無懈可擊的空想CGI怪物,背後有著由免洗怪物天啟魔組成的軍隊,這就讓有英雄和反派出現的每個地方都在戰鬥然後戰鬥然後再戰鬥,從天花板一路砸到地板上,直到每場戰事都變得像新型環境破壞機器的測試品一樣。英雄們只能勉強擠出時間去發展並分享他們的戰略,就這樣一路往電影的盡頭前進──正常情況下,他們的策略是輪流跳到反派身上,打倒他,然後讓自己被打倒,不管在這個過程中有幾面牆壁被打碎都一樣,這造就了極度重覆的戰鬥場面。唯一的例外是:閃電俠,這個用慢動作神速力到處奔跑的英雄。但他的畫面也讓人感到沮喪,因為特效做得和《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2014)和《X戰警:天啟》(X-Men: Apocalypse, 2016)裡刻畫快銀(Quicksilver)的方式很像。而繼續展現不同的車型的蝙蝠俠,則試著保護他遍體鱗傷的身體。
《正義聯盟》有很多線索都很值得再推進一點,布魯斯‧韋恩對輔助工具的忠誠就是其中之一。表面上,他是個開自己玩笑,說自己的超能力就是有錢的混帳。私底下,他察覺到自己已經老化,他的身體比身邊其他英雄都弱,而他也不可能再長時間當英雄了。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情節,但它同時也是很單薄的一段情節。《正義聯盟》裡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僅僅用了幾句台詞來填補漏洞,比方說貝瑞‧艾倫的情感疏離和拙於社交問題,或是黛安娜長年來對失去史蒂夫‧崔佛(Steve Trevor)懷有的悲傷。(這裡要稱讚《正義聯盟》一下,至少它有試著解釋她為什麼整個世紀裡都在世界大事上缺席,不過這個說法出現和消失的太快,幾乎沒有給人留下印象。)這部電影必須為了三個新出現的英雄和整個團隊扮演好起源故事的角色,同時它用簡潔和冷漠的方式模糊地跳過了許多重要角色。當然,DC粉絲們對這些角色都已經很熟悉了,也沒有興趣再看一次他們的背景故事,所以拍得簡潔好像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粉絲們也很高興,可以看到這些英雄在螢幕上迎接史詩般的冒險。但是對第一次認識這些英雄的觀眾來說就有點難過了,他們要一次吞下閃電俠有點滑稽的來歷(「所以,你是被閃電擊中囉?」),或是透過另一場戰鬥和博覽會一樣的鏡頭簡單地偷看一下亞特蘭提斯。
這也就是為什麼《正義聯盟》最後對觀眾來說會那麼像民意調查的結果,所有人們可能會想看到的東西通通混雜在一起一次演給你看。神力女超人的粉絲可能會因為世界級規模的遠古大戰的短暫回憶(裡面還有一些為粉絲服務的DC英雄客串演出)和天堂島的場景而來看這部片,但片中還有為數不少的神力女超人掀裙鏡頭,是拍給觀眾中那些無禮的色鬼看的。喜歡憂鬱英雄的粉絲可以看到因為失去人性而大驚小怪的鋼骨;喜歡盲目行動的粉絲則可以看到鋼骨爆破並打壞任何擋在他前面的東西。雖然他先前關心的事情都還沒解決,但也被丟到一旁。這是查克‧史奈德和喬斯‧溫登的電影,考慮到他們兩個都有各自的粉絲和批評者,對觀眾來說,這樣的作品有可能最終會比完全由一個人來拍要好。遺憾的是他們不能一起工作,創作出一個具有凝聚力又互相連貫的版本,徹底地融合他們兩人的感受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來來回回地拔河,好像永遠在向觀眾確認:「這個是你想要的嗎?那換成這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