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邊一定有人會想問,這些資料,應該不會任意給國家組織,不至於有公安與監控問題。那我們只討論數據運用,資料服務看似都是免費的,但說到商機或廣告用途呢?
未來,想必不只是移動資訊與店家這樣的連結與下廣告而已,包含著更加細節的消費喜好傾向與推銷時機,想必都在推行中,並且跟商業廣告與產品設計等產業,做了深刻的連結與推銷。
免費的最貴,就是這樣的道理吧。
好吧,樂觀來看,要是出遊拍了太多照片可是就想起不來是哪一面的富士山樹種,或哪座古都的哪尊大佛名稱,過不久,應該都能隨拍隨認了。

這是作者自己泡的兩杯拿鐵,可惜沒有過關XD被認成卡布奇諾了啊。
比以前版本的圖片搜尋更精準,比以前的文字翻譯還清楚,然後即時、全面,並能不斷延伸推薦類似的照片與景點。
又或者,雖然人像不能丟到大數據裡面分析,但自己電腦內用小軟體讓電腦自動分類是可行的。
家裡的老照片背景建築,或某位重要名人的遺失傑作,或百年前大合照那些不知道名字默默站在一旁的人,也是能用這些方式,來讓文本重新被閱讀,變得更加厚實有故事。

失落的建築只有一張老照片?沒關係,召集網路同好找出更多張,更多分析,更多故事會浮現。
雖然沒有政治與國家監控那樣嚴肅可怕,但隨著拍照與上傳,喜歡的景點、餐廳、網拍網頁停留時間、喜愛的花色、特定風格的美術品線條,這些Google早就在做,也早就給廣告商使用了。
行為痕跡累積消費喜好的紀錄,紀錄用地理資訊、照片、色彩、菜色、價格的方式經系統分析並回饋到廣告系統內,然後在使用者使用電腦與手機時,在最恰當的時機點出現吸引目光的廣告。這是已經行之有年的網路廣告策略了,未來只會更精細而已,是好是壞?難以判斷,但可以知道人類行為累積的數據與形式會被分析地更加徹底,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