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臺灣大學徐州校區從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行政中心後,你會很自然地因為校地中心特地設計一圓形水池以及圓環之故,順勢走到中心處:今日的教學大樓。這教學大樓色調與用材都與剛才的行政大樓類似,因此你並不會感覺這是兩組衝突的建築,反而在中心水池的聚攏之下,你又會感覺自己在小合院外的大合院,所有的建築物都圍繞著水池而建,這是空間上的巧思。
教學大樓不直接設置在水池旁,你要走入一條小小的走道:佈滿綠意的草叢以及兩株碩高像是衛士一般的榕樹才行。走入前,只隱約見到走道遠端的教學大樓中心處,走向前,那教學大樓中心底座的由線條劃分而成的三道拱門,每道拱門柱體上都有隨角度劃分的線條,能引起視線往中心上方看去,也就是拱門上拱心石的位置。在歐洲城市,這樣的拱心石拱圈常用在底部樓層與大門口的位置,厚實穩重、線條穩定,是歐洲建築對建築立面底層常使用的方式之一。

臺灣大學徐州校區教學大樓
三道拱門作為入口,一樓部分還另外加了類似牛腿的支撐物當作裝飾,牛腿之上接上切割一樓和二樓的水平線,水平線之上就是上述所提希臘三柱式中的多立克柱式了,四道多立克柱式開了三面開口,內部是陽台,陽台內則是教學大樓二樓中心的重要空間,將重要空間放置於坐南朝北又有半開放空間即陽台能做阻擋緩衝的地方,同時陽台向外又有相當好的景觀。

徐州校區教學大樓中庭
回到1920年代,該處小門對面還有一處大水池,周遭也依然有未被開發的水田,間夾幾處日式文化黑瓦的日式宿舍與漢人合院,景觀可謂相當優美。
走入一樓內的廊道後,你會看見一樓表面皆是由紅磚拱圈組成的對外開口,一樓廊道又由拱圈造型連接彼此,而門窗多為細長開口的長窗形狀,也有部分仍存日本時代上下推拉的舊式窗框。走在走廊上,在這一方、一園,以及光線照入拱圈內廊道的變化光影,倚靠在石製欄杆上看拱圈外的植栽,實在可說是紅磚與綠意的顏色饗宴。

從戶外接入校舍內的弧形罩頂
臺灣的日式宿舍多用水泥文化黑瓦,這裡的特色在於,即便是採用大量歐風造型而形塑出的校舍,它們的屋頂並非平面,而是坡道斜面,斜面屋頂上,也使用文化黑瓦排列而成,煞是一種秩序的美感。和式屋頂、歐風屋身,然後是以水池為中心放射出的滿滿綠色景觀,再加上該校區周遭並沒有高樓影響天際線視線,前面的色彩若遇到良好天氣,還會有蔚藍藍天與白雲四佈的美麗留存呢。

徐州校區教學大樓中庭
作者、攝影:松阪豬(呂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