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eter Bradshaw 編譯:歷史小豬
沃什·威斯特摩蘭(Wash Westmoreland)和理查德·格拉澤(Richard Glatzer)所導的這部電影充滿了難以言喻的痛苦與悲傷。這個故事訴說一個女人在50歲生日過後就面臨了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發作,導致她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急速下降。阿茲海默症成了無所不在的幽魂,困擾著她的生活。

愛麗絲家的聖誕宴會,她忘了自己已經和兒子的女友自介過,又歡迎了她一次。Photo by JOJO WHILDEN
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飾演的女主角愛麗絲‧霍蘭(Alice Howland)是一名語言學教授。她的表演帶著女王氣息、淒美而華麗。電影一開始,愛麗絲的事業高度成功,她和丈夫約翰(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飾)非常幸福,一起在紐約的豪宅中享受著空巢期的生活。他們有三個可愛的孩子,都已成人:湯姆(亨特·帕瑞施Hunter Parrish飾)、安娜(凱特·柏絲沃Kate Bosworth飾)和莉蒂亞(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飾)。愛麗絲唯一的煩惱就是她和莉蒂亞有些緊張的關係,因為莉蒂亞拒絕去唸大學,堅持要在洛杉磯當一名辛苦奮鬥的演員。

愛麗絲試圖再次說服莉蒂亞去讀大學。© 2014 – Sony Pictures Classics
可怕又諷刺地,愛麗絲的癡呆症狀第一次出現,是她在演講中記不起「詞彙」這個字。雖然導演在這之前,也就是愛麗絲生日的那一晚,就曾安排愛麗絲出現記憶有些混亂的情況:當愛麗絲聽到她的女婿說到「你們姐妹以前一定常吵架」(指愛麗絲的女兒安娜和莉蒂亞),愛麗絲不知為何覺得女婿一定是在說愛麗絲自己和她青少年時期就已因車禍去世的妹妹。隨著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愛麗絲會迷失在對死去妹妹的思念中。她去看神經科醫生,得到了可怕的診斷結果。為了不讓全世界的觀眾緊張地對自己進行醫生給予愛麗絲的記憶力測試,片中因應愛麗絲的狀況,安排了進一步也是更可怕的遺傳基因測試。
《我想念我自己》也許是目前最直接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電影。其他類似主題的電影包括莎拉·波莉(Sarah Polley)執導的《妳的樣子》(Away From Her, 2006),片中茱莉·克莉絲蒂(Julie Christie)飾演的阿茲海默病人在療養中心和另一個人有了一段感情;還有理查德·埃爾(Richard Eyre)執導的《長路將盡》(Iris ,2001),片中茱蒂‧丹契飾演的女主角退化至癡呆狀態,腦中會閃現許多年輕時的記憶片段。《我想念我自己》也和1985年的電影《Do You Remember Love》(由瓊安‧伍華德Joanne Woodward主演)有些相似。
愛麗絲的健康狀況讓安寧和緩治療成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做法:舒適的家庭及親友關懷可以讓病人好過些。亞歷鮑德溫飾演的丈夫有時候會讓這部電影看起來有些奇怪,好像南西·梅爾斯(Nancy Meyers)執導的《愛 找麻煩》(It’s Complicated, 2009)的黑暗版本。然而茱莉安摩爾真切、冷靜的演出,像小提琴的弦逐漸收緊那樣,讓這部電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其中還有一個讓觀眾們屏息的場景,害怕而不知所措的愛麗絲看到了她之前錄給自己的影片:這是一個可怕的巧思,像驚悚片一樣充滿了懸疑。
這部片的問題就在它的英文原始片名「仍然是愛麗絲(Still Alice)」中。她仍然是愛麗絲嗎?在阿茲海默症帶來的一切痛苦、恐懼和侮辱下,她的自我中是否還有一些無法被疾病突破的核心會維持下來?還是說愛麗絲的自我會完全被腐蝕,只剩下症狀的表現?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當愛麗絲的病情發展到相當嚴重的階段時,導演安排約翰得到了一個工作上極重要的機會,但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從紐約搬到明尼蘇達,雖然紐約是愛麗絲過去所愛──或正愛著的地方。雖然約翰沒有正式承認或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假設愛麗絲已經不再是愛麗絲了,因此他可以把她帶到任何地方去,給她最好的治療和照護,同時也能繼續他自己的職業生涯。事實上,正是因為沒有人談論愛麗絲到底還是不是愛麗絲這個問題,導致了家庭危機。

忘記麵包布丁做法的愛麗絲用手機上Google查詢食譜。
和其他與癡呆有關的電影比起來,這部電影多談了一件事:電腦科技如何幫助癡呆患者控制或隱藏他們的症狀。或者說,使用技術這件事本身就是症狀?愛麗絲和其他人一樣使用智慧型手機,但她越來越依賴手機的備忘錄功能,而當她忘記本該記得的事情時,她就用手機上Google查詢。她的早期發作症狀是不是一種寓言,暗示著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一種新型的失憶疾病?這部電影的主題非常當代,動人且值得我們徹底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