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隨四時節氣而流轉

「京都,越安靜越有力量。」這是建築師陳瑞憲在2012年出版的《究極京都》一書中,為京都下的評語。京都,做為一個千年古都,確實擔得起這樣的論斷。同時,和唐代長安相比,京都至今仍是一個「活著」的古都,它的日常生活文化中,尚且蘊藏著許多傳承自千百年前的元素。在京都,「歷史是過去與現在的對話」這句話不只是是歷史學者的座右銘,在每個日常生活角落中,都能看見它的具體表現。

這是京都金閣寺的門票,不是符咒。每個買票的人都可以得到這張美麗的門票。

長年居住在京都的作家曲培棻在「一號課堂」APP的《京都TALK》單元中這樣描述京都人對於「櫻見」的狂熱:「櫻花由南向北、相繼開放的預報,對日本全國是非常重要的資訊…日語稱這開花的預報叫做「櫻前線」…櫻花開放,對日本人來說有長久的歷史傳統及深層的傳統意義。」在過去,農民發現當櫻花綻放時,農田已經渡過休耕期,因此櫻樹開花成為春耕開始的指標。進入現代社會後,櫻花一轉成為代表工作開始的花,也是迎接工作前徹底放鬆玩樂的花。所以我們才會看見公園、街道上滿是賞櫻、在櫻樹下野餐的市民。

相對地,秋天的楓葉轉紅,對京都市民也有特別的意義。新聞預報同樣會推出「楓前線」的報導。像去年(2017)天氣較暖,楓葉紅得較晚,京都人殷殷期待,終於盼來京都東福寺的楓葉捎來第一波紅意。我們可以看到,賞楓的人們寧靜而有秩序地湧入這座建於西元1236年的古剎。不只欣賞楓葉,也靜靜欣賞象徵侘寂禪意的枯山水,寺中僧人亦不受訪客影響,寺中如平日一般,響起莊嚴的梵唱。

京都東福寺楓紅,攝於2017/11

京都東福寺楓紅,攝於2017/11

京都東福寺楓紅,攝於2017/11

京都東福寺楓紅,攝於2017/11

京都東福寺的枯山水,攝於2017/11

日本的佛教信仰自中國傳來,然而又與中國有諸多不同之處。例如至東福寺賞楓,可以順便求取東福寺的秋季限定「御朱印」,收集在「御朱印帳」中。每一所佛寺的御朱印和御朱印帳都有所不同。在文化交融的過程中,日本神道教信仰的神社,也出現了御朱印與與御朱印帳。

京都東福寺秋季限定的御朱印及御朱印帳,攝於2017/11

京都東福寺秋季限定的御朱印及御朱印帳,攝於2017/11

除了京都市的賞楓地點外,京都府宇治市的世界遺產「平等院鳳凰堂」(建於1052年),每年秋冬之際也會開放「夜楓特別參觀」時段。今年(2018)的日期是11/17~18、11/23~25、11/30~12/2三個時段,詳細資訊可以請大家上「平等院官方網站」確認(有繁體中文版可選擇)。

宇治市平等院鳳凰堂與夜楓。鳳凰堂為平安時代的藤原賴通所建,象徵他心中的極樂世界。鳳凰堂在燈火照映下,彷彿鳳凰即將飛騰而起。攝於2017/11

宇治市平等院鳳凰堂與夜楓。鳳凰堂為平安時代的藤原賴通所建,象徵他心中的極樂世界。鳳凰堂在燈火照映下,彷彿鳳凰即將飛騰而起。攝於2017/11

京都文化之深,絕非一篇文章可以簡單描述。除了親自前往體會外,閱讀和聆聽講演小品,也是讓我們跨越時空限制的好方法。除去市面上琳琅滿目的旅遊書外,這裡推薦一些深入淺出的京都文化觀察,提供大家參考。

  1. alive品味書《究極京都》,台北:商業周刊,2012年。
  2. 曲培棻,「京都TALK」單元,每週六更新,一號課堂APP。(一號課堂官方網站,手機可直接下載APP
  3. 徐銘志,《私•京都100選:9位京都在地通不藏私推薦,買、吃、逛、遊、住必訪景點》,台北:商周出版,2016。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