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的酒鬼」?雍正皇帝:朕才不是。

今(2019)年1月出版的《皇上吃什麼:歷史,是吃出來的,一起享用甄嬛的豬蹄、乾隆的火鍋、如懿的白菜豆腐、令貴妃的荔枝、慈禧的玫瑰餅,和溥儀的香檳》書中有一章,叫做「雍正,口是心非的酒鬼」。原來,作者發現雍正皇帝(1678-1735)在由官方向全國發行的書籍《大義覺迷錄》中,反駁民間攻擊他酗酒的言論,說自己天生不愛喝酒。但是在此之前數年,雍正皇帝卻曾經要求年羹堯為他進貢「羊羔酒」。所以,作者認為,雍正皇帝明明就很愛喝酒,卻公然宣稱自己天生不愛飲酒,真是個「口是心非的酒鬼」。

但是,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真的是這種明明超愛喝酒,卻還要故意維持形象的人嗎?我想,我們需要還原一下歷史現場。

雍正皇帝要求年羹堯進貢羊羔酒的時候,是雍正元年(1723),這時候他們兩個人的關係還很好,年羹堯正在青海一帶打仗,雍正皇帝突然想起來,在批示奏摺的時候告訴年羹堯:

在寧夏靈州出一羊羔酒,當年進過,有二十年寧夏不進了,朕甚愛飲,尋些來,不必多進,不足用時再發旨意,不要過百瓶,密諭。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二十年前寧夏進貢過羊羔酒,那時候雍正皇帝有喝到,覺得很喜歡,因此讓年羹堯在當地找一些送進宮裡來,數量不用多,不要超過一百瓶,如果不夠的話雍正皇帝會再跟他說。寫到最後,皇帝可能有點不好意思,還特地加上「密諭」兩個字,表示雖然奏摺本來就是只有皇帝和年羹堯兩個人才可以看的秘密文書,但幫忙找酒送進宮裡來這件事,還是不可以讓別人知道喔!

看來這的確是雍正皇帝愛喝酒的證據了。《皇上吃什麼》的作者還特地引了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告訴讀者羊羔酒的釀造方法是:

用米一石,如常浸漿,嫩肥羊肉七斤,麴十四兩,杏仁一斤,同煮爛,連汁拌末,入木香一兩同釀。勿犯水,十日熟,極甘滑。

羊羔酒的釀造時間是十天,除了羊肉之外,原料主要是米和杏仁,味道「極甘滑」,看來酒精濃度可能不高。我們能不能稱呼一個愛喝沙瓦或風味啤酒的人是酒鬼呢?這不好說。但是,我們可以和 《皇上吃什麼》的作者一樣,從雍正皇帝給臣子的奏摺硃批來看看他對酒的真實態度。畢竟,奏摺在當時是絕對不會公開的秘密文件,雍正皇帝完全沒有必要在上面進行「因德行優良而得到統治國家權利」的明君形象工程。(這也是他會動輒在奏摺上寫「朕就是這樣漢子」或者痛罵臣子「似你糊塗辦理,朕實信不及」的原因。)

雍正二年,山東巡撫黃炳進貢了新鮮荔枝釀的酒三箱和乾荔枝釀的酒一箱,然後寫奏摺問雍正皇帝說:「皇上你覺得哪種好啊?哪種好以後我就送你哪一種。」雍正皇帝回答說:「黃色的好。」又說自己「從來不善飲酒,(你的同事)博爾多知道的,我收到酒只是賜給別人好玩而已,不是自己真的要喝。」

雍正皇帝硃批:「黃色者佳,照此則上好矣。紅色者不用。再不可多,若厭煩又不是了。從來不善飲酒,博爾多知道的。原為賜人玩 ,非要用之物也。」

雍正皇帝不只自己不擅長喝酒,也常勸臣子不要喝酒。雍正四年,他對身體不好的大同總兵王以謙說:「好好調養身體。不知道你喝不喝酒?如果喝的話,可以戒。」隔年,雍正皇帝又對忙於改土歸流事務的威寧總兵孫士魁說:「聽說你吃酒(成性),鄂爾泰把改土歸流這樣的大事交付給你,我很不放心……(希望你)戒酒、戒貪,一切事情都要秉公用心辦理,這樣才好。」

雍正皇帝硃批:「聞你吃酒。鄂爾泰將此大事交付你,朕甚不放心。不可負委託之重任,戒酒、戒貪,一切事無欺無隱、秉公竭力,悉心辦理可也。」

最誇張的是,在雍正五年到六年間,雍正皇帝花了許多力氣勸宣化總兵李如柏戒酒。雍正皇帝先是對李如柏說:「聽說你吃酒任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實在太辜負我了,你簡直自暴自棄!你要愛惜自己呀,想想你下半輩子的未來吧!」李如柏看到雍正皇帝的硃批,嚇得「肝膽俱裂」,馬上寫奏摺說:「皇上你一直對我很好,我怎麼敢沉湎於酒,自暴自棄! (大意如此,內容反覆長達三頁) 」雍正皇帝又回覆:「有沒有喝酒,這件事是沒辦法誣賴人的。如果你沒喝,人家捏造謠言,久了不證自明;如果你真的有喝酒,以後不要喝就好了,這有什麼難的?」

雍正皇帝硃批:「任性原無可憑。吃酒與否,如何誣妄得人?若人捏造,久而自明。若果吃酒,不吃他就是了,有何難處?」

過了九個月,李如柏寫奏摺跟雍正皇帝報告改造槍枝的進度(這是他的份內工作),雍正皇帝第一句話回覆的還是:「聽說你近來不吃酒了,好。」然後大概因為李如柏戒酒成功,雍正皇帝很高興,賜了藥錠給李如柏,還不忘囉嗦叮嚀一番:「對世上那些喜歡喝酒的人來說,戒酒是最難的事情,你不要以為很容易,未來要繼續努力,不要自暴自棄,要珍惜我對你的好,還要珍惜父母給你的身體,這兩件事你要一輩子記得啊。」

雍正皇帝一生以勤於政務而聞名,這樣一個對酒興趣缺缺,反覆叮嚀甚至要脅臣子不可染有酒癮以免耽誤工作的皇帝,要說他是一個「口是心非的酒鬼」,實在無法令人信服。但是,他的確要年羹堯去找羊羔酒了,我們該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雍正皇帝即位時四十五歲,二十年前喝到羊羔酒的他,只是個多羅貝勒,甚至還沒當上雍親王,後世所謂「九龍奪嫡」的風暴與醜聞,離他還很遠。當四十五歲的他坐在案前揮毫疾書,交待年羹堯平定青海的戰略之時,是什麼讓他停了下來,另外要年羹堯為他找尋二十年前的那份甘甜味道呢?我想,雍正皇帝想要再次品嚐的,也許不是羊羔酒,而是當年那種年輕無憂的滋味吧。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