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手遊《紫禁繁花》考證:人物篇(二)

編按:本文使用之遊戲圖片皆取自《紫禁繁花》官方網站、粉絲專頁或遊戲截圖畫面。

二、安親王愛新覺羅岳樂(1625~1689)

上一篇談完了太子妃,今天我們要來談玩家在遊戲中那位帥過頭的阿瑪安親王岳樂。遊戲中對這位人物的介紹是「饒餘郡王阿巴泰長子;戰功卓著,在宗室中威望極高」。雖然簡短,但對安親王岳樂在清初的形象描述可謂中肯。



要談安親王岳樂,就不能不談他的父親阿巴泰(1589-1646)。阿巴泰是努爾哈齊的第七個兒子,二十二歲時就跟著父親努爾哈齊的拜把兄弟費英東(1562-1620)和安費揚古(1559-1622)出去打仗。在明國的疆域之外,不管是東海諸部,還是蒙古部落,都可以看見阿巴泰驍勇善戰的身影。但是阿巴泰總覺得自己立下這麼多戰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獎勵,在封賞爵位時,他得到的頭銜比兄弟低;和蒙古部落一起舉行宴會的時候,他被安排的座位也比較後面,為此阿巴泰還鬧了一次脾氣。這件事可以幫助我們想像他的豪莽性格。

阿巴泰大概是比較精於武藝和戰事,但相對缺少政治才能的人。努爾哈齊的長子代善(1583~1648)就曾經批評阿巴泰在朝廷議事和統領部落這兩方面的表現,都不如弟弟和姪子。但也可能因為這樣,反而讓阿巴泰遠離了努爾哈齊死後女真權力中心的政爭風暴。繼承領導權的皇太極(1592~1643),在即位後用風行雷厲的手段整肅了自己的幾位兄長,對擁有軍事才能但不涉入政爭的阿巴泰則相對寬容。

皇太極死後,阿巴泰在征服明國的戰役中表現相當出色,歷史記載中說他攻下了八十八座城池,有六個城市自動向他投降,招降或說征服的明國百姓共有三十六萬人,也因此,阿巴泰在順治元年的時候,終於得到了「饒餘郡王」的封號。

有記載表示,阿巴泰南征的時候,從南方延攬了很多文人到他的府內,請這些文人在府內教自己的子弟們讀書,所以到了康熙年間,宗室裡面最會寫文章的幾乎都出自安親王府。像岳樂的兒子瑪爾琿就很好學(和遊戲中頭腦簡單、行事衝動的形象截然不同),自己愛寫文章,出版過文集,也編過宗室詩集。瑪爾琿有個弟弟,文學造詣也很高,為自己取了個別號,叫「紅蘭主人」。

阿巴泰去世之後,由他的第四個兒子岳樂承襲爵位。為什麼襲爵的是第四個兒子,而不是岳樂的哥哥們呢?第一,滿洲部落的風俗,不依長幼決定誰可以繼承權力,而傾向推舉有能力的人;第二,滿洲人也有特別疼愛小兒子的習慣。這可能是岳樂得以襲爵的原因。

岳樂和他爸爸一樣,也是相當會帶兵打仗的人,二十二歲的時候,就跟著堂哥肅親王豪格(1609~1648)率兵去四川打張獻忠(就是明末和李自成齊名的大流寇張獻忠),二十四歲的時候,又跟著叔叔英親王阿濟格(1605~1651)去天津打土賊。不難想像這群努爾哈齊的子姪輩,帶著八旗軍在整個明國領地上奔馳而過的情景。

清代官方為岳樂編纂的傳記資料,簡要地介紹了他的生平。

經過一番歷練,岳樂在二十七歲的時候繼承了父親 「饒餘郡王」 的爵位,同時封號被改為「安」,稱「安郡王」。這個時候他開始練習政事,負責掌管工部。只是二十九歲時,他又被派去攻打喀爾喀蒙古。兩年後,岳樂回到北京,負責掌管宗人府。

宗人府是一個性質相當特殊的機構,負責皇室成員的相關事務,舉凡皇室成員出生、死亡、封賞、婚嫁、犯罪等等,都由宗人府處理。從岳樂被派任執掌宗人府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在宗室之間應有相當的威望,以及皇帝對他的信任程度。

康熙三年,安親王與宗室事務相關的滿文奏摺。左邊數來第二行的開頭就是「和碩安親王(滿語拼音為hosoi elhe cin wang)」,和碩hosoi一詞在滿語中是角落的意思,引申為鎮守一方之人。elhe則是平安的意思,康熙的「康」,滿文用的也是這個字。

岳樂在宗室中的地位,還可以從他的姻親關係看出來。他的第一任嫡福晉是蒙古貴族博爾濟吉特氏(在當時滿蒙聯姻是政治聯盟的手段,岳樂若不是有一定的地位,就輪不到他來聯姻)。第二任嫡福晉的女兒以公主的身份,被指婚給三藩中的耿家。第三任嫡福晉,則是清初開國功臣索尼(1601~1667)的女兒。他的外孫女郭絡羅氏,又嫁給了康熙皇帝的第八個兒子胤禩。可以說,岳樂除了和皇帝的親戚關係很近之外,還具有相當的地位和勢力,是這些條件讓他和他的子女,得到了和其他當權的大家族以及皇子聯姻的機會。

回到岳樂年輕的時候。順治十四年(1657),這一年他三十三歲,皇帝下詔,說岳樂「性行端良、蒞事敬慎」,所以決定升他一級,讓他從「安郡王」變成「安親王」。基本上,在順治朝,有很多宗室大臣都是順治皇帝的長輩,每個人都有顯赫戰功,同時也還遺留著關外的尚武之風,在朝堂上當眾吵架的事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岳樂在這群人中間,還能得到「品性端正、做事謹慎仔細」的評價,應該算是相當不容易。


順治皇帝死後,岳樂還是經常帶兵出去打仗。康熙朝三藩之亂時,他被派去打吳三桂,一打就是六年。康熙皇帝相當信任岳樂,有時寧可放棄自己的主張,而聽從岳樂的戰略安排。而當岳樂終於凱旋歸來,回到北京之後,宗人府還是由他負責掌管,這代表在康熙皇帝的眼中,仍然沒有人比岳樂更有威望和能力處理宗室的事務。

岳樂最後一次帶兵,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準噶爾叛變,他帶了一支軍隊前往邊疆駐防。然而他畢竟老了,這一年的他已經六十四歲。幾個月後,他回到了北京,再過四個月,岳樂便逝世了。而這時候的康熙皇帝,才三十五歲。

可以說,如果按照史實來設計,玩家在遊戲開始的時候,根本看不到安親王岳樂年輕俊美的身影(因為從遊戲中康熙皇帝的年紀來看,這時候岳樂已經去世了)。做為康熙皇帝的叔伯輩,他是長輩,卻也是臣子。從皇太極時期開始,到順治朝,再到康熙朝,岳樂幾乎將他的一生都投注在大清帝國的建立,以及統治基礎的穩固上。遊戲的企劃團隊特地更改歷史時間線,把安親王岳樂最為光輝的樣貌呈現在玩家面前,也許正是希望玩家能認識這樣一位不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卻令人心生嚮往的歷史人物吧。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