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於市:士林郭琇琮故居的現代展演

對於郭琇琮(1918-1950)這個名字,不熟悉台灣近代史的人,應該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常到士林夜市逛街,或喜歡泰式美食的人,可能就會對這間老厝餐廳「FB 食尚曼谷 bistro & lounge」有印象。

這幢位於士林大東路54號的老屋,從日治時期開始,就是士林望族郭家的居住地,高三層樓,美麗的紅磚、磨石子柱與拱窗,體現出郭家低調含蓄而又兼容西洋文化的建築思維,這和他們先後兩代在當年與中、日人士的交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bistro & lounge

由郭琇琮故居的二樓往下拍攝,也是現在泰國餐廳「FB 食尚曼谷 bistro & lounge」的內部陳設。

郭琇琮是日治時期乃至國民政府時期的重要社會運動參與者。他的父親在日治時期擔任彰化銀行板橋支局長。郭琇琮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院,在擔任外科醫生的同時,也投入許多社會救濟及思潮倡導的工作。根據郭琇琮的弟弟郭琇琳回憶,在日治時代政府利用皇民化政策教育台灣人普遍說日語的氛圍下,郭琇琮就曾悄悄學習北京話,也會私下教導其他人。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郭琇琮曾經帶著他到士林媽祖廟慈諴宮教大家唱中華民國國歌,讓大家改變過去認為自己是日本人的觀念。

民國三十六年(1947),郭琇琮在朋友引薦下加入台灣共產黨,繼續他改造社會的努力,卻因此在民國四十一年(1950)被國民政府逮捕、槍殺。郭琇琳回憶,那時候:

父親過世,二哥被槍殺了,整個家庭都散了……我單獨住在家裏,一間房子很大,不打緊,光看房子和家具肚子又不會飽,水泥又不能當飯吃……調查人員一天到晚來調查,每天晚上來敲門,後來我索性門不關了,省得半夜起來開門。我家裏有一架琴,很寂寞孤單時,只有敲敲琴自我安慰安慰。「咚、咚、咚」的聲音,讓我非常安慰。

郭琇琮死後,郭家沒落,想來郭琇琳這個弟弟孤孤單單一個人住著的房子,就是今天人們歡笑聚飲、熙來攘往的「FB 食尚曼谷 bistro & lounge」。然而,郭琇琳雖然有時候會抱怨,說哥哥是「任性的少爺」、「爲了自己偉大的民主理想,做出這麼任性的事」,沒有考慮到家人。但是活下來的他,也曾經對郭琇琮的遺孀說過:

二哥是爲了自己理想,活著時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只活了三十幾年,非常有意義。我今天活到六十幾歲,一大把年紀,一點意義也沒有。爲什麼?因爲沒有爲社會貢獻的機會。

如今哲人日已遠,「FB 食尚曼谷 bistro & lounge」的承租人洪藝甄憑著對老屋的熱忱,在盡可能維持原貌的情況下,賦予了這間老屋新的活力與生命。喜愛異國料理的食客絡繹不絕,這間老屋也因著它特殊的氣質及建築特色,成為許多新人拍攝婚紗的指定場景,甚至被指定為婚宴會場。當年在屋子裡孤單地彈著風琴,面對世變與家變的郭琮琳,一定想像不到,他與二哥的家,在多年後,竟陪許多台灣人走進了生命的新旅程。郭琇琮在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代為台灣人幸福做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意,或許就留在這間老屋裡,給予現代台灣人深切的祝福。

在郭琇琮故居拍攝婚紗照的新人。照片已經當事人同意曝光。拍攝團隊為Judy 茱蒂文創· 婚禮婚紗攝影。

參考文獻:張炎憲、高淑媛採訪記錄,《衝擊年代的經驗:臺北縣地主與土地改革》,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Comments

comments